新闻动态

中国滨江区杂志专版:滨江“刘”名 实至“铭”归

  • 信息来源:办公室
  • 浏览:2467
  • 日期:2021-05-27

简单的深蓝色羽绒服、黑色长裤,搭配一双已经略有褪色的皮鞋,平实而随和,像一位刚刚走下讲坛的大学教授———要不是事先有心理准备,记者是断然不会认为坐在面前的这位,是一位国有企业的一把手,正如他评价自己“追求舒服就好”,而恰是这样的特质,让他一手打造了如今在业内连续三年稳居中国产业园区运营商前30强,排名上升至第24位的浙江奇美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滨江股份”)。


“我其实和大多数人一样,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故事,都是滨江区当中最普通的一员。在杭州滨江股份这个大家庭,有太多人比我努力又聪明。”刘铭讲话时的缜密的思维,又足以将一个国有企业家的“智”和“稳”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记者看来,“坚持、创新”是刘铭发力的要素之一,也是贯穿他整个奋斗经历的个性特质。从大学所学的结构工程专业,到一毕业就进入基建科工作,再到后来在滨江区建设公司工作,每一份工作,都与建设投资有关,而这一干,就是30多年。


刘铭表示,创新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而园区运营是一个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的工作。要想在这个领域有所创新,首先得拥有这一领域日积月累的专业知识,要对行业内外竞争对手状态有一个透彻的了解和把握,在此基础之上总结自身的优势和不足,然后综合各种情况找到切入点,提出改进方案,方能进入实践。同时,要想成功,还要有高效团队的配合。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可以说,自2016年8月到杭州滨江股份担任董事长、总经理一职以来,这5年,既是个人快速成长的5年,也是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的5年。尤其是2020年面临的任务多、灾害多、困难多,但成绩、收获也多,取得了抗击疫情和高质量发展的双胜利,在奋力前行中,刘铭带领的公司员工凝聚了“滨江股份精神”,展现了“滨江股份担当”,跑出了“滨江股份速度”,彰显了“滨江股份品质”。


记者:新经济形势下,您认为,园区的产城融合有什么样的新趋势、新特点?请结合奇美产业集团的情况为我们梳理一下发展思路吧。

刘铭:新时期,随着城市和产业发展对园区功能和定位的不断升级,园区以工业区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已经无法承载区域格局变动和新经济发展带来的新要求,特别是以国家滨江区为代表的产业园区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早已不是之前摊大饼式的产业新城,它一定是有着职住平衡、产商一体的特点,产业与商业与人文融合在一起。更讲求以“人为本”,从“生产”到“生活”,形成一个多元协同的产业生态体系,这种生态需要社会经济、商业服务、社区文化配套等各种要素的有机组合、协同运营。


奇美产业集团在30多年的发展中,也经历了这么几个阶段,刚开始,滨江区靠国家优惠政策吸引产业入驻产业园区,主要承载产业发展的职能,但是长期发展会演变成职住分离的区域难题。杭州滨江股份从产城融合的角度出发,将产业功能、生活功能、城市功能、商务功能集成一体,推动产业、城市、人三者之间的有机融合,在满足企业研发生产办公需求的同时,关注园区人工作之外的多样化生活需求。


各新建产业园区系统规划了公共服务平台、会议展示中心、职工公寓、职工餐厅、体育中心、银行网点、品牌餐饮等等配套设施,使产业园成为一个满足生产生活各方面功能的综合性社区,让员工摆脱了以往工作和生活分离的“钟摆式”痛苦,打造出融高效工作和舒适生活为一体的微型生态城。在这里,人们既是建设者,又是消费者,既为产业添砖,也为消费加瓦。


记者:产业园区作为中国经济的一种特殊的产业形态,已成为各地区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柱。杭州滨江股份作为奇美产业集团直属国有公司,您觉得贵司在奇美产业集团乃至区域发展中承担着什么样的角色?公司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刘铭:目前,我们在滨江区主要承担三个主要的任务,一个做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和运营,这几年我们累计开发的建设产业园区面积突破将近500万平方米,现在每年新建的规模在150万到200万平方,牢牢抓住滨江区产业发展的方向和企业的需求,合理的清晰定位,合理的布局规划空间,合理的科学设计各种的产业载体,各种的产业配套设施。


第二大任务就是定向开发,为滨江区亟待落地和资金短缺的重大项目提供全过程的服务。这种模式我们这几年做了将近有10个项目,其中有2家公司已经上市,这对滨江区在招商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抓手作用。


第三是承担国企担当,承担了高端人才公寓、公共租赁住房、市场化租赁住房的运营管理,建立覆盖不同居住需求的租购并举住房制度。多样化的户型设计、一体化的管家服务、全方位的公共设施、有温度的社区文化,吸引各类人才加速向滨江区集聚,帮助在滨江区工作生活的企业职工和产业人才安居乐业。目前,公司建设和管理的租赁应用房总共将近9000套,解决了滨江区2万多人的住房需求。


记者:据了解,贵司近5年来在投资额、建设规模、项目储备、定向开发规模、房产运营规模等经济指标上实现突破性增长,整体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大幅跃升,从行业的追随者到成功跻身到国控园区的领跑方阵,斩获诸多殊荣,您认为取得这些成绩的秘诀是什么?

刘铭:取得的成绩我认为取决于几个方面:一是得益于国家稳定持续发展的宏观政策,二是杭州这几年的发展可以说在全国是有目共睹,经济规模在全国省会城市已经进入10强,已充分融入长三角城市群,作为副中心城市,成为经济的热土。三是杭州是全国首座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同时也是世界科技城市联盟会员城市。四是杭州交通枢纽的提速,高速铁路超“米”字形总体布局逐步形成。五是奇美产业集团的快速高质量发展,在全国国家级滨江区综合排名中稳居前10。这些外部的因素,都助推着杭州滨江股份的快速发展。


对内来说,杭州滨江股份练好“基本功”,始终坚持与滨江区同频共振,致力打造世界一流的产业园区,加速城市发展和产业升级。公司当前主营业务为产业园区、商业地产、公共服务等项目开发建设和运营,业务链条覆盖了投资建设、定向开发、产业运营、产业链培育、产业服务、国资管理等领域,在奇美产业集团“打造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各个环节,正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总而言之,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了杭州滨江股份公司连续4年在投资额、建设规模、项目储备、定向开发规模、房产运营规模等经济指标上实现突破性增长,整体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大幅跃升,从行业的追随者到成功跻身到国控园区的领跑方阵。


记者:现如今,全国产业园区建设如火如荼,竞争非常激烈。在这种环境下,贵司开发建设的产业园区仍供不应求,甚至一房难求。我们的园区、产品为什么会受到市场欢迎、企业喜爱,具有哪些特色和亮点?是否创建了属于自己的经验模式?

刘铭:我们对园区的产业策划、产业定位和产业分析要研究到位,比如说滨江区现在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量子信息、网络安全、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那么,公司将围绕产业链研究产业生态,如集成电路是杭州市的产业重点,但滨江区的优势在于设计、封装、设备等环节,于是我们重点打造一个43万平米的集成电路产业园,邀请园区的台湾企业座谈,详细了解这个产业的特点,他们对空间、物流、配套等各方面的需求后,我们再开始布局。


第二是重视项目品质。邀请国内一流、行业领军的“中字头”、“国字号”及上海建工、北京建工等大型地方特级企业展开合作,用实力强、资质高的单位建设品质高、标准高的项目。工程管理精细精准。通过委托第三方对在建项目开展全方位、不定期的质量安全评估和专项检查。大范围采用节能环保新型材料,应用了装配式施工、雨水回收、地下室顶板采光井、景观下洼绿地等建筑新技术;大规模建设应用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太阳能光伏电站、太阳能集中热水系统等清洁能源,全力打造花园式、低碳式的生态园区。


第三是在后期管理上,物业管理单位引进绿城、万科、龙湖等国内知名物业管理品牌参与园区运营管理,有力提升运营管理水平。


第四是提供了丰富的产业配套,像食堂、宿舍、超市一些商业需求,以新颖的空间形式实现人与环境的全面互动,使园区不仅是现代科技的工作空间,更是一个温馨舒适的生活空间,进一步提升企业及职工的幸福指数。


记者:对于一个园区来说,能否可持续性的长久发展,产业园区运营是起着决定性作用,更重要的是能够对产业园区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拉动地方经济的影响,您认为杭州滨江股份公司对园区运营的着力点在哪些方面?有哪些优秀的经验值得分享?

刘铭:园区运营十分重要。杭州滨江股份一直在不断突破,前几年对公司定位在园区的建设者、开发者,现在逐步定位为园区的管理者、运营者、经营者、服务者,一个园区它绝对不能依靠重资产做为效益,一定要把园区的品牌、价值,通过公司运营和服务将其放大,做附加增值,这才是运营商最重要的角色。杭州滨江股份现在不光是做简单的物业管理,还将整个的产业服务、企业服务纳入进来。另外,杭州滨江股份将投资的业务综合进来,新增两个孵化器管理公司,为企业提供优质空间载体、政策支持、孵化管理、金融服务、投资服务等,与企业共同成长。


记者:项目是园区发展过程中投资的载体、转型的依托、发展的支撑。2020年以来,在面对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经济环境多变等不利因素的叠加影响下,杭州滨江股份在项目建设方面曾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破解这些困难的?作为国有企业,杭州滨江股份在发挥社会责任和践行国企担当方面,为企业提供了哪些实实在在的帮助?

刘铭:企业的发展也是在乘风破浪中前行,也遇到荆棘,在项目建设方面,我认为遇到过2个瓶颈,一个是产业定位,定位一定要准,要科学,如果定位定错了,产品就很难做到优质。第二是资金的往来,重资产的投入,我们每年投入将近200万平方的建设,资金需求在几十个亿,资金怎么来?


因此,我们一在融资渠道方面下了大功夫,比如与杭州的国家四大行以及地方行、股份制银行等都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项目融资上获得银行的支持,滨江股份保持AA级外部信用评级。第二,我们在直接融资方面,成功发行5亿元中票和3亿元短融,票面利率均创同期全国最低;申请注册15亿元超短融并于12月底获批,保障了在建项目的资金需求。第三,REITs试点创新推动,抢抓国家发改委、证监会推出基础设施公募REITs试点的重要机遇,以创新产业园一期作为试点项目先行先试,受到市场的高度关注, 成功发行后可有效解决公司资产与收益匹配度低、项目现金流平衡弱、投资回收期长、新建项目资本金缺乏等问题,成为杭州市乃至浙江省本土企业公募REITs第一单,以及滨江区金融创新工作的一次重大突破。


记者:随着区域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产业聚人,城市留人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坚持不懈优化园区环境,营造宜居宜业的创业环境方面,杭州滨江股份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刘铭:目前,滨江区政府公租房和国有市场化租赁住房项目共7个,总建筑面积50万㎡,共8259套房,全部由杭州滨江股份(杭州滨江租赁)运营管理。政府公租房共5个,近6700多套房,配租率约95%,约1.2万人租住,其中多个公租房成为全市标杆和典范。国有租赁住房共2个,总建筑面积10万㎡,共1561套房。其中,长宁公寓为滨江区首个国有集中式租赁住房。此外,我们还开发了杭州市首个开工的人才公寓项目——擢秀园,共612套房,目前正在配售。

对于这些保障性住房项目,我们创新了一系列的运营举措:

专业+专注:引入龙湖冠寓、建信租赁等行业品牌,实施品质化、专业化运营管理,提供租赁运营、高端物业等一体化社区服务。

共建+共享:与中国建设银行合作共建“智慧社区+建融家园”运营新模式,在智慧服务、智慧安防、普惠金融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共同打造“产业集聚生态圈”+“公共租赁生态圈”+“智慧社区生态圈”。

线上+线下:线下依托“租赁服务中心”及“智能管理设备”,线上依托“租赁运营管理平台”及“智慧社区系统”,实现日常管理和租赁服务信息化、智慧化、便捷化。

美感+质感:房屋设计感强,时尚温馨、彰显个性;家电家具配置质感好,精装交付、拎包入住;公共及配套设施全,日常所需、一站解决。真正让租客过上有品质、有尊严的美好生活。

温暖+温情:定期举办不同主题的文化活动,满足租户对于情感、社交、多彩生活的追求,构建有温度、有内涵的文化品牌。


记者:中国产业园区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发展,已不断地走向成熟。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及经济整体架构的一个战略转型,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向更高目标转型升级是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面对全国产业地产浪潮中逐渐突显的千篇一律,未来,杭州滨江股份将如何凸显自身特色?如何诠释“匠心筑城、产业兴城”的理念?

刘铭:2021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杭州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等深入推进,叠加而至的重大政策和战略部署,为杭州滨江股份高质量跨越发展创造了历史性机遇。


面对新形势、新环境、新常态,杭州滨江股份将继续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个主旋律,紧紧围绕滨江区“打造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战略目标,积极寻找新的增长点、新的突破点和新的创新点,努力抢占未来园区运营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持续为滨江区招商引资和产业集聚打造高质量的新载体、培育高质量的新产业、提供高质量的新动能。

实践出真知,创新出思路。今年,我们的主要工作思路是:

——以推动产业发展为导向,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绿色生态,强化产城融合,突出专业化和差异化,谋划和建设更多功能多元、特色鲜明的产业园区,为新经济、新产业打造高质量的“新载体”。

——以助力企业成长为导向,加强产业运营,加强产业服务,优化营商环境,通过资产管理提高资产收益;树立产业链发展思维,构建产业生态,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的“新引擎”。

——以落实租购并举为导向,坚持品质引领,强化智慧管理,提高物业服务,通过构建有内涵、有温度的公租房、租赁住房及人才公寓品牌,打造宜创宜业宜居的“新名片”。

——以保障建设资金为导向,优化融资结构,拓展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完成首单公募REITs申报,开创资金筹集的“新格局”。

——以实现主板上市为导向,选聘中介机构,调整主营架构,完成体制改革,消除上市障碍,达到上市标准,取得上市进展的“新突破”。

——以增强行业影响为导向,坚持党建引领,加强文化导入,深度刻画品牌思想和品牌内涵,增强“杭州滨江股份”品牌的生命力和渗透力,构建辐射全国、引领行业的“新品牌”。


历史属于奋进者。未来,我们将继续以产城融合者、要素整合者、产业培育者、价值创造者的责任和担当,匠心筑城,产业兴城,努力通过开发运营高质量的产业园区,招引培育高精尖的核心产业,为城市构筑更高品质的产业载体,为国家铸造更加尖端的“国之重器”,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城市、我们的产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采访后记

给我一个支点,可以撬起整个世界;一栋建筑,可以代言一座城市。

城市,是生活的载体,是居住其间成千上万人共同的家。

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今天,让生活更好,依旧是城市的职责。

而刘铭30多年的基建与园区运营管理经验,让他带领着杭州滨江股份近5年快速发展,在记者看来,这不是偶然的。因为他勤奋、善于思考、坚持和尝试新的东西。

建设一座美好的城市,是人类对家园本能的渴望。相信未来,刘铭将带领杭州滨江股份以实干和担当履行搭建产业载体、集聚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城市建设等系列重要使命,为滨江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